为利用海外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到2014年5月份,共引进10个批次的人才。之后,原先综合的“千人计划”项目转而专注于创业类人才(学术领域由已开启的“青年千人计划”来负责)。截止目前,引进的专家学者已有数千名,分布于各个学科、各个行业。在此,小编尝试统计和分析分布于各制药企业(外包服务公司和服务类生物技术公司除外)的这些“大千人”,希望能管中窥豹,理解行业现状和“千人”现状。由于信息来源有限,不免有所遗漏,望读者补充。
简要分析
从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或者主要研发方向来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是主流,占企业总数的37%,包括抗体类药物、重组细胞因子、疫苗等方向。专攻小分子药物的企业有14个,占比12%,这当中有成都先导、江苏亚盛等一批明星企业。基因疗法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沉之后,近年呈现强势复苏的态势,目前国内有南通百奥生物、苏州圣诺生物和苏州瑞博生物3家企业布局基因治疗,且均专注RNAi。有7家企业专注药物晶型、剂型、药物释放技术的开发,这也是一个差异化的存在。其余45家企业相对比较综合,如百济神州这样的基于科学问题的研发企业,或者如天颍制药这样的涉足原料药生产、制剂创新等多个业务的企业。
图1 各企业药物研发方向分布
从这些企业的地理分布来看,较为集中的有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天津、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内地如四川、湖北、湖南等也有较多分布。江苏省内再细分,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泰州、南京这3个城市,这与当地政府积极的医药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图2 相关企业在各省级区域的分布
小结
可以看到,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对全国各地制药产业的激活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看来,人才和企业的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部沿海。随着国家对“基本矛盾”的重新定义,相信各省市的行业会朝着相对均衡、合理分工的方向发展。
不过,本文仅述及分布于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制药企业的“千人”专家,药明康德等医药行业外包服务公司、基因科技等基因测序公司和疾病诊断领域的公司等企业未包括在内。未来有机会,小编也可以对这些细分领域作一些分析,毕竟医和药、诊断和治疗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一个整体的生态。
附录:检索到的142位国家“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