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康宁新闻
首页>新闻中心>康宁新闻>正文

专访康宁杰瑞总裁徐霆:借力技术平台优势,以开放心态“拥抱”行业竞争

时间:2015-12-08 文章来源:生物探索 采访 florafu | 文 陈莫伊 打印 字号:

近日,汤森路透发布了《2015年中国生物类似药发展报告》摘要预览。《报告》指出,从目前全球公司对于主要国家地区生物药布局的数量上来看,拥有生物药研发管线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居第二;其中,中国“拥有5个以上生物类似药的公司”中,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宁杰瑞)拥有28个生物类似药产品线,远远超出了榜单中其它同行公司。

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徐霆博士2008年回国创建,经过不到七年的时间,康宁杰瑞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丰富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产品线,以及领先技术平台的研发企业。康宁杰瑞建成了高效的治疗用蛋白质和抗体药物的筛选工程化、工艺开发与质量分析和中试生产三大研发平台,搭建了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快速通道,30多个在研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研发品种超过50个,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16个。

那么,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康宁杰瑞是如何取得了这样惊人的成绩?随着国内抗体行业逐渐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康宁杰瑞会有怎样新的布局?康宁杰瑞如何定位自身在行业中的角色?最终的希望发展成何种类型的企业?带着这些问题,生物探索于12月1日专访了康宁杰瑞总裁兼董事长徐霆博士。

1

回国创业之衷

徐霆1995年出国求学,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在TUFTS和哈佛从事蛋白质结构的博士后研究。他说,60后、70后的一批人最初选择出国深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下,中美之间在科研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距。

1976年,Genetech的成立标志了基因工程药物行业的诞生。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90年末,生物技术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其中,1997年,FDA批准了首个治疗肿瘤的嵌合抗体Rituxan(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行业进入医药主流。20世纪初,受NIH资金调整、产业热度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一批原本奋斗在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工业界,从事产品开发工作;徐霆便是其中的一员。

博士毕业后,徐霆先后在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任职,参与和领导大分子药物研发工作。然而,2008年,他决定回国创立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谈起这段回国的经历,徐霆表示,事实上,早在2006年,他就已萌生了回国的念头。当时,《路透社》一篇报道称,中国的血友病患者仍无法用上90年代末就已在欧美上市的重组凝血因子。那时,徐霆正巧在美国从事凝血因子相关的研究工作,他希望借助自己的技术和热情能够为国内的患者尽一份力。遗憾的是,受市场、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徐霆的“回国之梦”被延后了2年。

2008年,徐霆再次回国寻找机会,虽然最终也并未成功融资;但是他觉得,回来的时机到了,事情总要有个开端。另一方面,他认为,2009年时中国的生物大分子刚刚起步,急需一批人参与并推动行业的发展。

当然,除了这些使命感,徐霆也看到了中美差距背后中国市场更大的发展机会。当时,国内经济的发展触动了对高端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需求,但是药物的可及性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徐霆希望,通过他们这代人的努力,能够解决可及性这一难题,甚至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创造新的市场。

2

平台优势推动“创新药与仿制药”齐头并进

目前,康宁杰瑞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线覆盖了在欧美市场销售较好的、专利已到期或将在6-10年内到期的单抗和蛋白药物。强大的技术平台使康宁杰瑞在开发生物类似药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事实上,目前公司已经将大量的产品转让给国内的合作方,自己开发的并不多。徐霆表示,公司是希望借助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建立更好的工艺平台和分析平台,为创新药物,包括抗体、融合蛋白、糖蛋白项目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药领域,康宁杰瑞的模式与大多数的公司不同;基本上,公司的新药研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靶点或者疾病领域,而是依靠已建立的大分子工艺开发平台、抗体筛选平台、多功能抗体平台等多个平台优势;且目前公司正在考虑引进先进的连续生产工艺。这些平台优势让公司能够快速的产生新药候选物;这些候选药物属于渐进式的创新,即对现有的药物或靶点进行改进或功能扩大化。徐霆强调,康宁杰瑞的创新模型需要借助与国内、国际顶级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比如在生殖领域,公司通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教授实验室将长效卵泡刺激素候选药的机理研究清楚,完成了临床申报并发表学术文章。公司在肿瘤、免疫、结构生物学领域也有类似的布局。

短短6年多的时间,康宁杰瑞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然而,对于公司如此漂亮的“成绩单”,徐霆却把很大的功劳“颁给”了行业的大势所趋。他说,康宁杰瑞真正有所发展是从2010年开始,目前已经与正大天晴、丽珠单抗、中信国建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或转让。

另一方面的成功因素,徐霆称之为“运气”;他说,这包括了好员工的招纳以及项目的正确选择。徐霆认为,在国内做first-in-class的新药其实并不容易,康宁杰瑞从创建第一天起就遵循了“局部创新,领先半步”的模式。他表示,控制风险永远应排在公司运营需要考虑问题的第一位。任何一个品种的药物研发周期都很长,从立项到成功上市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公司在布局的开始就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此外,徐霆说:“康宁杰瑞有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两位投资人,施慧达药业创始人薛传校、张喜田几年来始终如一的支持。两位投资人认同康宁杰瑞长期发展的理念。除了资金的支持,薛总在企业建设、外部环境的优化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3

投资20亿启动“ 产业化基地项目”

为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迎接行业发展的机遇;近日,康宁杰瑞计划投资2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启动达到国际领先的“生物大分子产业化基地项目”。徐霆介绍,该项目将综合考虑研发和产业化的需求,分三期建设,一期硬件投入预计3亿多人民币。目前,江苏康宁的具体建设(厂房建设、技术选择、商业模式)还在进一步的细化中,预计明年七八月会形成完整的布局路线图。

徐霆表示,未来,从康宁杰瑞以及旗下专注于免疫治疗产品开发的公司丁孚靶点产生的新的大分子药物会通过江苏康宁实现产业化;目前,确定的品种包括抗肿瘤、凝血/抗凝领域的几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分子药物。徐霆认为,未来“Made-in-China for China”的模式将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然趋势。江苏康宁的建设考虑到了这方面的趋势和 MAH实施对行业的影响,为公司的发展寻求广泛的机会。

近年来,康宁杰瑞的发展采用了项目转让、合作研发、成立控股子公司等多种商业模式。徐霆表示,这些多元化的模式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未来,希望公司能够走出初创企业的角色,充分把握好公司运营的风险可控性。

4

免疫疗法布局先于行业爆发

2013年,BMS的PD-1抗体Opdivo在《新英格兰医学》发表了重要成果;同年癌症免疫疗法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一;随后,癌症免疫治疗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而实际上,康宁杰瑞在该领域的布局早于行业的爆发。

早在2011年,康宁杰瑞就与国外肿瘤免疫领域的著名学者合作成立了丁孚靶点公司,专注于相关产品的开发。日前,丁孚靶点已经完成A轮融资,融后估值近2亿元。徐霆表示,康宁杰瑞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结合细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通过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形成新药研发的独特模式。

据了解,康宁杰瑞免疫疗法产品线也包含了PD-L1/PDL1、CTLA-4抗体等竞争激烈的热门靶点,但是将考虑非传统的开发模式。去年8月,康宁杰瑞宣布与深圳微芯合作开发PD-L1抗体(KN035)与西达本胺的联合疗法。尽管受知识产权、双方产品开发进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合作将于明年初正式启动;但是徐霆充分肯定了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他说,目前BMS的Opdivo、默沙东的Keytruda、罗氏的Atezolizumab以及阿斯利康的Durvalumab这些走在前沿的PD-1/PD-L1抗体预计有近200项联合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未来,免疫疗法将发展成一种基础疗法, “+放化疗”、“+激酶抑制剂”、“+表观遗传学”、“+其它免疫产品”等这些形式都将成为可能。如何在临床前筛选出更佳的“免疫治疗+”的组合是需要克服的难题之一。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PD-1/PD-L1抑制剂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抗体药物;然而,PD-1抗体在不同的肿瘤适应症中仅约有20%的响应率。徐霆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第一,采用“PD-1+”联合治疗等方式,提高整体响应率;第二,通过检测手段挑选出20%对PD-1抗体响应的患者;第三,通过一些途径让80%不响应的患者变得有响应。目前,康宁杰瑞和丁孚靶点正依据第三个方向开发相关的产品;此外,公司也在与一些测序及大数据公司合作,对癌症进行分型,通过多层面的立体解决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康宁杰瑞总裁兼董事长 徐霆博士(右二)

5

文化建设:医药研发型公司离不开创新和人才

2013年,在全国创业创新大赛中,康宁杰瑞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在徐霆看来,对于医药研发型公司而言,创新是日常的、必不可少的核心理念。他说,并不是只有做成一个有专利的新分子才叫创新;事实上,创新是一个多维的概念,生物类似药开发、工艺开发等过程中都涵盖了不同的创新。每天思考如何做一点与前一天不一样的事情是最基本的要求。

采访中,徐霆多次强调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优秀员工的付出与追随;那么,康宁杰瑞在构建“人才库”采用了哪些策略呢?徐霆表示,在发展的前几年,公司主要以“自主”培养人才为主,建立起康宁杰瑞的文化和理念,并植入到发展的脉络中。目前,康宁杰瑞的员工背景主要以研发为主,这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从2016起,公司将计划从外部引入其他领域的高端人才,包括商务、财务、管理、GMP生产人才等,建设更高层次的人才梯队。

6

角色定位:用“开放心态”拥抱市场竞争

过去几年,康宁杰瑞通过多个项目的转让对抗体及蛋白药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如公司转让给正大天晴的国内首个重组人凝血八因子已顺利取得批件。徐霆表示,康宁杰瑞的定位不是追求行业第一,而是希望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产生更多的、涉及各个领域的项目。

为推动项目的早期研发进程,康宁杰瑞会与相应领域领先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康宁杰瑞会保持开放的心态,顺应行业发展的大势,跟踪国内外大药企的发展方向、资本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的策略,尽最大的努力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当被问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抗体药物在国内销售业绩不乐观的现状”时,徐霆表示,他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他说,今年中信国建的益赛普销售额可能会达到8亿元左右。与庞大的国外市场相比,中国的抗体市场之所以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主要还是受药物可及性的影响。随着今后3-5年国内会有一批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徐霆预测生物类似药最终的售价会是新药的10%-15%,但他也表示,这对工艺和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

未来展望:打造以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主的综合性企业

徐霆说,公司的发展应该遵循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这就是康宁杰瑞为何从生物类似药开始,逐步建立技术平台,最后跨入新药研发领域的原因。

展望未来5-10年,徐霆表示,如果所有的发展都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进行,康宁杰瑞会有10个左右的新药、4-5个独家的生物类似药进入二、三期临床或上市阶段;吉林和江苏康宁的产业化基地会进入生产阶段。他说,除了现有的布局,康宁杰瑞也在寻找下一个新的技术增长点,目前在考虑的包括孤儿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康宁杰瑞的愿景是发展成一个以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主的综合性企业,建立自己的早期靶点筛选/验证和新药研发的创新能力,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行业的人士曾说,下一个Genetech或Amgen肯定在中国;徐霆表示,他认同这样的说法,尽管不一定是康宁杰瑞,但康宁杰瑞一定会通过技术输出或产品输出等方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结语

编辑圈点

正如徐总所说,2008年康宁杰瑞刚刚入驻Bio-BAY时,真正在园区落地运营的公司只有十几家,BioBAY这七八年的变化是国内整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笔者认为,包括康宁杰瑞在内的优秀企业的飞速发展是推动BioBAY,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康宁杰瑞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五个词:Honesty(诚实)、Innovation(创新)、Growth(成长)、Honor(荣誉)以及Teamwork(合作)。采访中,徐霆博士充分展示了康宁杰瑞的独特的创新理念,稳步成长的过程以及注重合作的商业模式。康宁杰瑞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大势,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也许更离不开“领导者”良好的规划和清晰的布局。

关于徐霆博士

徐霆博士1997 年获得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学位,1998 至2001年在哈佛医学院等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8 年期间分别担任Archemix、Serono和BiogenIdec 公司资深首席研究员等职位。

徐霆博士对蛋白质药物筛选、表达、纯化、分析、质控及动物药理毒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发表了多篇关于蛋白质化学的具有重要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参与开发的多个蛋白质工程药物已经在欧美上市或处在临床阶段。

徐霆博士2008年回国创立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公司已开发近30个生物类似物,其中18个已转让。目前,康宁杰瑞有超过百名研发人员及30多个在研项目,大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大分子药物,有3个已申报临床,产品线涵盖肿瘤免疫、不孕不育、凝血抗凝和感染免疫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